星期五,三月25 2011 05:56

暈動病

評價這個項目
(0票)

暈動病或暈動症不是一種病理狀況,而是對某些運動刺激的正常反應,個體不熟悉這些刺激,因此他或她不適應; 只有那些內耳前庭器官功能不全的人才能真正免疫。

運動產生疾病

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挑釁運動會誘發暈車綜合症。 大多數都與輔助運動有關——特別是輪船、氣墊船、飛機、汽車和火車; 不太常見的是大象和駱駝。 鞦韆、迴旋處(旋轉木馬)、過山車等遊樂場娛樂活動產生的複雜加速度可能極具刺激性。 此外,許多宇航員/宇航員在軌道飛行的異常受力環境(失重)中第一次進行頭部運動時會出現暈動病(space-motion sickness)。 暈車綜合症也是由某些移動的視覺刺激產生的,而觀察者沒有任何身體運動; 固定基地模擬器的外部視覺世界顯示(simulator sickness)或從移動車輛拍攝的場景的大屏幕投影(Cinerama 或 IMAX sickness)就是例子。

病因學

引起暈動病的刺激的基本特徵是它們從感覺系統中產生不一致的信息,這些信息為大腦提供有關身體空間方向和運動的信息。 這種不一致的主要特徵是主要由眼睛和內耳提供的信號與中樞神經系統“期望”接收和關聯的信號之間的不匹配。

可以識別幾類不匹配。 最重要的是來自內耳前庭器官(迷路)的信號不匹配,其中半規管(角加速度的專門受體)和耳石器官(平移加速度的專門受體)不提供一致的信息。 例如,當在轉彎的汽車或飛機上進行頭部運動時,半規管和耳石都會以非典型方式受到刺激,並提供錯誤和不相容的信息,這些信息與同一頭部運動產生的信息大不相同在穩定的 1-G 重力環境中。 同樣,低頻(低於 0.5 Hz)線性加速度,例如發生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的船上或飛機在湍流空氣中飛行時,也會產生相互衝突的前庭信號,因此是暈動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視覺和前庭信息的不匹配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促成因素。 與具有良好外部視覺參考的人相比,看不到外面的移動車輛的乘客更容易暈車。 甲板下或機艙內的乘客通過前庭線索感知車輛的運動,但他或她接收到的僅是他或她在車輛內的相對運動的視覺信息。 在特定感覺形態中缺乏“預期”和一致的信號也被認為是視覺誘發暈動病的基本特徵,因為視覺運動提示不伴隨個人“預期”發生時的前庭信號受到視覺顯示指示的運動。

症狀和體徵

在暴露於刺激性運動時,暈動病的體徵和症狀以一定的順序發展,時間範圍取決於運動刺激的強度和個體的易感性。 然而,個體之間不僅在易感性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而且在特定體徵和症狀出現的順序或是否出現這些症狀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 通常,最早的症狀是上腹不適(“胃覺”); 隨後是噁心、臉色蒼白和出汗,並可能伴有身體發熱、流涎增加和打嗝(打嗝)的感覺。 這些症狀通常發展相對緩慢,但隨著持續暴露於運動中,幸福感會迅速惡化,噁心的嚴重程度會增加,並最終導致嘔吐或乾嘔。 嘔吐可能會帶來緩解,但這可能是短暫的,除非運動停止。

暈車綜合症還有其他更多變化的特徵。 伴有嘆息和打哈欠的呼吸節律改變可能是早期症狀,並且可能會出現換氣過度,特別是對於那些對殘疾的原因或後果感到焦慮的人。 據報導有頭痛、耳鳴和頭暈,而在那些嚴重不適的人中,冷漠和抑鬱並不少見,而且可能嚴重到忽視人身安全和生存。 在刺激性運動停止後,嗜睡和嗜睡的感覺可能占主導地位,這些可能是在適應不熟悉的運動而沒有不適的情況下的唯一症狀。

適應

隨著持續或反复暴露於特定的挑釁動作,大多數人表現出症狀嚴重程度的減輕; 通常在連續暴露三到四天后(如在船上或太空飛行器中),他們已經適應了這種運動,並且可以無殘疾地履行正常職責。 就“錯配”模型而言,這種適應或習慣代表了中樞神經系統中一套新“預期”的建立。 然而,回到熟悉的環境後,這些將不再適用,並且可能會再次出現暈車症狀 (mal de debarquement) 直到重新適應發生。 個體在適應速度、保持適應的方式以及將保護性適應從一種運動環境推廣到另一種運動環境的程度上存在很大差異。 不幸的是,一小部分人(可能大約 5%)不適應,或者適應得太慢以至於他們在暴露於刺激性運動的整個過程中繼續出現症狀。

發生率

特定運動環境中的疾病發生率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有:

  • 運動的物理特性(強度、頻率和動作方向)
  • 暴露時間
  • 個體的內在易感性
  • 正在執行的任務
  • 其他環境因素(例如氣味)。

 

毫不奇怪,疾病的發生在不同的運動環境中差異很大。 例如: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幾乎所有救生筏上的人都會嘔吐; 60%的空勤學員在訓練期間曾有過暈機病,其中15%嚴重到干擾訓練; 相比之下,只有不到 0.5% 的民用運輸機乘客受到影響,儘管在湍流空氣中低空飛行的小型通勤飛機的發生率更高。

實驗室和現場研究表明,對於垂直平移振盪運動(恰當地稱為升沈),頻率約為 0.2 Hz 的振盪是最容易引起的(圖 1)。 對於給定的振盪強度(峰值加速度),隨著頻率增加到 0.2 Hz 以上,疾病的發生率會迅速下降; 1 赫茲的運動刺激性不到 0.2 赫茲的十分之一。 同樣,對於頻率低於 0.2 Hz 的運動,雖然由於缺乏實驗數據,發生率和頻率之間的關係沒有明確定義; 當然,一個穩定的、零頻率的 1-G 環境並不是挑釁。

圖 1. 運動病發生率與波頻率和加速度的函數關係,暴露於垂直正弦運動 2 小時

VIB040F1

暈動病症狀的發生率與起伏的頻率、幅度和持續時間之間建立的關係(z-軸)運動導致了簡單公式的發展,當運動的物理參數已知時,這些公式可用於預測發生率。 英國標準 6841 (BSI 1987b) 和 ISO 國際標準草案 2631-1 中體現的概念是,症狀的發生率與暈動病劑量值 (MSDV) 成正比z). MSDVz (以米/秒為單位1.5) 被定義為:

多發性硬化症病毒z=(a2t)½

哪裡 a 是頻率加權加速度的均方根 (rms) 值(單位為 m/s2) 由持續時間內的線性積分決定, t (以秒為單位),暴露於運動。

應用於刺激加速度的頻率加權是一個具有中心頻率和衰減特性的濾波器,類似於圖 1 中描述的那些。加權函數在標準中被精確定義。

未適應的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P) 誰可能嘔吐由以下給出:

P =1/3 多發性硬化症病毒z

此外,MSDVz 也可用於預測不適程度。 在從零(我感覺還好)到三(我感覺非常糟糕)的四分制中,“疾病等級” (I) 是(誰)給的:

I =0.02MSDVz

鑑於個體對暈動病的易感性存在巨大差異,MSDV 與 MSDV 之間的關係z 在實驗室實驗和海上試驗中發生嘔吐(圖 2)是可以接受的。 應該注意的是,這些公式是根據持續約 20 分鐘到 70 小時暴露的數據開發的,在暴露於垂直、起伏和運動的情況下,高達 XNUMX% 的人(大部分是坐著的)會發生嘔吐。

 

圖 2. 嘔吐發生率與刺激劑量 (MSDV) 的關係2), 通過文中描述的程序計算。 來自垂直振盪 (x) 和海上試驗 (+) 的實驗室實驗數據

 

VIB040F2

關於作用於其他身體軸和非垂直方向的平移振蕩的有效性的知識是零散的。 對小組受試者進行的實驗室實驗有一些證據表明,水平面上的平移振盪比相同強度和頻率的坐著受試者的垂直振盪更具刺激性,大約兩倍,但刺激性較小,也兩倍,當受試者仰臥並且刺激作用於縱向時 (z) 體軸。 因此,應謹慎應用標準中包含的公式和加權特性來預測發病率,並適當注意上述限制。

個體對刺激性運動的反應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這是暈動病的一個重要特徵。 易感性的差異部分可能與體質因素有關。 遠低於兩歲的嬰兒很少受到影響,但隨著成熟,易感性迅速增加,在四歲到十歲之間達到高峰。 此後,易感性逐漸下降,因此老年人不太可能受到影響,但無法免疫。 在任何年齡組中,女性都比男性更敏感,發病率數據表明該比例約為 1.7:1。 人格的某些方面,如神經質、內向和感性風格也被證明與易感性相關,儘管相關性很弱。 暈動病也可能是一種條件反射和恐懼性焦慮的表現。

預防措施

最小化挑釁性刺激或增加耐受性的程序是可用的。 這些可能會在一定比例的人群中預防疾病,但除了遠離運動環境之外,沒有一個是 100% 有效的。 在車輛的設計中,注意提高頻率和降低乘員在正常操作期間所經歷的振盪幅度(見圖 1)的因素是有益的。 提供頭部支撐和身體約束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頭部運動是有利的,並且如果乘員可以採取傾斜或仰臥姿勢則進一步提供幫助。 如果居住者能看到地平線,疾病就會減少; 對於那些被剝奪了外部視覺參考的人來說,閉上眼睛可以減少視覺/前庭衝突。 參與一項任務,尤其是對車輛的控制,也是有幫助的。 這些措施可以立竿見影,但從長遠來看,保護性適應的發展具有最大價值。 這是通過持續和反复暴露在運動環境中來實現的,儘管它可以通過地面鍛煉來促進,在地面鍛煉中,通過在旋轉台上旋轉的同時進行頭部運動來產生刺激性刺激(脫敏療法)。

有幾種增加耐受性的藥物,儘管它們都有副作用(特別是鎮靜作用),因此不應由主要控制車輛或強制執行最佳性能的人員服用。 對於短期(少於四小時)預防,建議使用 0.3 至 0.6 毫克氫溴酸東莨菪鹼(東莨菪鹼); 作用較長的是抗組胺藥、鹽酸異丙嗪 (25 毫克)、鹽酸美克洛嗪 (50 毫克)、茶苯海明 (50 毫克) 和桂利嗪 (30 毫克)。 東莨菪鹼或異丙嗪與 25 mg 硫酸麻黃鹼的組合可提高預防效力,同時減少一些副作用。 使用東莨菪鹼貼劑可以實現長達 48 小時的預防,它可以讓藥物以受控的速度通過皮膚緩慢吸收。 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在使用貼劑後 XNUMX 至 XNUMX 小時內才會達到,因此必須預見到對此類療法的需求。

治療

那些患有暈動病並伴有嘔吐的人,在可行的情況下,應將其置於運動刺激最小的位置,並給予抗暈車藥,最好是注射異丙嗪。 如果嘔吐持續時間長且反复,可能需要靜脈內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上一頁

更多內容 9494 最後修改於 13 年 2011 月 21 日星期四 31:XNUMX
更多此類別中: « 手傳振動

" 免責聲明:國際勞工組織不對本門戶網站上以英語以外的任何其他語言呈現的內容負責,英語是原始內容的初始製作和同行評審所使用的語言。自此以來,某些統計數據尚未更新百科全書第 4 版的製作(1998 年)。”

內容

振動參考

亞歷山大、SJ、M Cotzin、JB Klee 和 GR Wendt。 1947. 暈動病研究 XVI:波浪和不同頻率但相同加速度對暈動病率的影響。 J Exp Psy 37:440-447。

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家會議 (ACGIH)。 1992. 手臂(節段性)振動。 在 1992-1993 年的閾限值和生物暴露指數中。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ACGIH。

Bongers、PM 和 HC Boshuizen。 1990. 工作中的背部疾病和全身振動。 論文。 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大學。

英國標準協會 (BSI)。 1987a. 人體接觸傳遞到手的振動的測量和評估。 BS 6842。倫敦:BSI。

—. 1987b。 人體暴露於全身機械振動和反复衝擊的測量和評估。 BS 6841。倫敦:BSI。

歐洲共同體理事會 (CEC)。 1989. 14 年 1989 月 183 日理事會指令關於成員國機械相關法律的近似。 Off J Eur Communities L 9:32-XNUMX。

歐盟理事會。 1994. 關於工人暴露於物理因素引起的風險的最低健康和安全要求的理事會指令的修訂提案。 Off J Eur Communities C230(19 月 3 日):29-XNUMX。

Dupuis, H 和 G Zerlett。 1986. 全身振動的影響。 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

格里芬,喬丹。 1990. 人體振動手冊。 倫敦:學術出版社。

Hamilton, A. 1918. 昂船洲工人手中的痙攣性貧血研究。 工業事故和衛生系列沒有。 19. 第 236 號公告。華盛頓特區:勞工統計部。

Hasan, J. 1970。低頻振動的生物醫學方面。 工作環境健康 6(1):19-45。

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1974. 人體暴露於全身振動的評估指南。 日內瓦:國際標準化組織。

—. 1985. 人體暴露於全身振動的評估。 第 1 部分:一般要求。 ISO 2631/1。 日內瓦:國際標準化組織。

—. 1986. 機械振動 - 人體暴露於手傳振動的測量和評估指南。 ISO 5349。日內瓦:ISO。

—. 1988. 手持式便攜式電動工具 - 手柄處振動的測量。 第 1 部分:概述。 ISO 8662/1。 日內瓦:國際標準化組織。

ISSA 國際研究部。 1989. 工作中的振動。 巴黎:INRS。

Lawther, A 和 MJ Griffin。 1986. 根據垂直振蕩的幅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預測暈動病的發病率。 J Acoust Soc Am 82:957-966。

McCauley、ME、JW Royal、CD Wilie、JF O'Hanlon 和 RR Mackie。 1976. 暈動病發病率:習慣俯仰和滾動的探索性研究,以及數學模型的改進。 技術報告第 1732-2 號。 加利福尼亞州戈萊茨:人為因素研究。

Rumjancev, GI. 1966. Gigiena truda v proizvodstve sbornogo shelezobetona [鋼筋混凝土生產中的職業衛生]。 Medicina(莫斯科):1-128。

Schmidt, M. 1987。Die gemeinsame Einwirkung von Lärm und Ganzkörpervibration und deren Auswirkungen auf den Höverlust bei Agrotechnikern。 論文 A. Halle,德國:Landwirtschaftliche Fakultät der 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Seidel, H. 1975. Systematische Darstellung physiologischer Reaktionen auf Ganzkörperschwingungen in vertikaler Richtung (Z-Achse) zur Ermittlung von biologischen Bewertungsparametern。 Ergonom Berichte 15:18-39。

賽德爾、H 和 R 海德。 1986. 全身振動的長期影響:對文獻的批判性調查。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58:1-26。

Seidel、H、R Blüthner、J Martin、G Menzel、R Panuska 和 P Ullsperger。 1992. 單獨和組合暴露於全身振動和噪聲對聽覺事件相關大腦潛能和心理物理評估的影響。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 65:376-382。

斯德哥爾摩研討會 86. 1987. 手臂振動綜合徵的症狀學和診斷方法。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 13:27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