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三月10 2011 14:48

收穫作業

評價這個項目
(17票)

農作物成熟時的收割,或收穫的做法,標誌著生產週期在儲存和加工之前結束。 從田地、果園或葡萄園中摘下的作物的大小和質量是衡量農民生產力和成功的最重要指標。 收穫成果的價值反映在幾乎普遍用於衡量和比較農業生產力的術語中,例如每公頃千克數 (kg/ha)、每公頃包數、每英畝蒲式耳數 (bu/a)每英畝或每公頃噸數。 從農藝角度看,實際上是投入決定產量; 然而,收成才是決定是否有足夠的種子和資源來確保農場及其支持者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 由於收穫及其所有相關活動的重要性,農業周期的這一部分在全世界農民的生活中幾乎扮演了精神角色。

很少有農業實踐比收穫更清楚地說明農業生產中發現的與技術和工作相關的危害的範圍和多樣性。 作物收割是在各種條件下,在各種類型的地形上進行的,使用的機器從簡單到復雜,必須處理多種作物; 它需要農民付出相當大的體力(Snyder 和 Bobick 1995)。 由於這些原因,任何試圖簡要概括採伐做法和採伐相關危害的特徵或性質的嘗試都是極其困難的。 例如,小穀物(水稻、小麥、大麥、燕麥等)在世界上佔據了大部分種植農田,不僅代表了一些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作物,而且在非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收穫以 2,500 年前農民所熟悉的方式。 使用手持鐮刀一次收割幾根秸稈、硬質粘土打穀地板和簡單的打穀設備仍然是太多生產者的主要收割工具。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勞動密集型採伐做法相關的主要危害變化不大,而且往往被機械化程度更高的風險增加所掩蓋。 長時間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因舉起重物、重複運動和笨拙或彎腰姿勢而產生的體力需求,以及有毒昆蟲和蛇等自然災害,在歷史上已經並將繼續造成重大損失(見圖1)。 用鐮刀或大砍刀收割穀物或甘蔗、手工採摘水果或蔬菜以及人工從葡萄藤上摘下花生,這些都是骯髒、不舒服且令人筋疲力盡的工作,在許多社區中,這些工作經常由大量兒童和婦女完成。 塑造現代收割實踐的最強大動力之一是希望消除與人工收割相關的體力勞動。

圖 1. 手收小米

AGR070F6

即使有資源可用於機械化收割並降低其風險(對於世界許多地區的許多小農而言,他們沒有),用於改善收割安全和健康方面的投資可能會比同類投資獲得更少的回報改善住房、水質或醫療保健。 如果農民能夠接觸到大量失業或未充分就業的工人,情況尤其如此。 例如,高失業率和有限的工作機會使大量年輕工人在收穫期間面臨受傷風險,因為它們比機器更便宜。 即使在許多高度機械化農業實踐的國家,童工法也經常豁免參與農業活動的兒童。 例如,美國勞工部童工法的特殊規定繼續豁免 16 歲以下的兒童在收穫期間並允許他們在特定條件下操作農業設備 (DOL 1968)。

人們普遍認為,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會增加與農業生產相關的風險,但在收割方面,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通過在主要穀物和草料產區引入集約化機械化,生產一蒲式耳穀物所需的時間從一個多小時減少到不到一分鐘(Griffin 1973)。 這一成就雖然嚴重依賴化石燃料,但已使數以千萬計的人擺脫了與手工採伐相關的苦差事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 機械化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和產量,而且幾乎消除了歷史上最嚴重的與收穫有關的傷害,例如涉及牲畜的傷害。

然而,收割過程的密集機械化帶來了新的危害,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在某些情況下需要更換具有更高生產率或更低危害的改進做法和設計的機器。 1930 年代至 1970 年代北美玉米收割過程中發生的轉變就是這種技術演變的一個例子。 直到 1930 年代,玉米作物幾乎完全由人工收割,並由馬車運到農場的儲存地點。 收穫相關傷害的主要原因與與馬匹一起工作有關 (NSC 1942)。 隨著 1940 年代機械式拖拉機牽引玉米採摘機的引入和廣泛使用,收穫期間與馬匹和牲畜相關的傷亡人數迅速下降,而與玉米採摘機相關的受傷人數相應增加. 這並不是因為玉米採摘者天生就更危險,而是因為受傷反映了他們正在迅速過渡到一種尚未完全完善且農民不熟悉的新做法。 隨著農民適應技術和製造商改進玉米採摘機的性能,以及種植更適合機器收割的更均勻的玉米品種,傷亡人數迅速下降。 換句話說,玉米採摘機的引入最終導致因暴露於傳統危害而導致的與收穫相關的傷害減少。

隨著 1960 年代自走式聯合收割機的推出,它可以以比玉米採摘機快十倍或更多的速度收穫高產玉米品種,玉米採摘機受傷幾乎消失了。 但是,再一次,與玉米採摘機一樣,聯合收割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危險,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 例如,使用一台機器在田間收集、切割、分離和清潔穀物的能力改變了穀物的處理方式,從穗狀玉米形式的塊狀流動過程轉變為幾乎呈流體狀的去殼玉米。 因此,在 1970 世紀 1996 年代,與螺旋鑽相關的傷害以及在儲存結構和穀物運輸車輛中發生的流動穀物吞沒和窒息的數量急劇增加(Kelley 4)。 此外,還報告了與聯合收割機的絕對尺寸和重量有關的新傷害類別,例如從操作員平台和梯子上跌落,這會使操作員離地高達 XNUMX m,並且操作員在多行收集單元下方被壓碎。

玉米收割的機械化直接促成了北美農村人口經歷過的最劇烈的變化之一。 在引入雜交玉米品種和機械玉米採摘機後不到 75 年的時間裡,農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 50% 以上下降到不到 5%。 通過這段生產力提高和勞動力需求大幅減少的時期,農業工作場所危害的總體暴露程度大大降低,導致報告的與農場相關的死亡人數從 14,000 年的 1942 多人下降到 900 年的不到 1995 人(NSC 1995)。

與現代收割作業相關的傷害通常與拖拉機、機械、穀物處理設備和穀物儲存結構有關。 自 1950 年代以來,拖拉機造成了大約一半的與農場相關的死亡事故,其中翻車是最重要的單一因素。 事實證明,使用翻車保護結構 (ROPS) 是減少拖拉機相關死亡人數的最重要的干預策略(Deere & Co. 1994)。 其他改善拖拉機操作員安全和健康的設計特點包括更寬的輪距和降低重心以提高穩定性的設計、全天候操作員外殼以減少暴露於元素和灰塵、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的座椅和控制裝置以及降低噪音水平。

然而,與拖拉機相關的傷害問題仍然很嚴重,並且在快速機械化的地區(例如中國和印度)日益受到關注。 在世界許多地區,拖拉機更可能被用作公路運輸工具或固定電源,而不是像其設計的那樣在田間用於生產農作物。 在這些地區,拖拉機通常在操作員培訓最少的情況下引入,並被廣泛用作運送多名乘客的工具,這是拖拉機未設計的另一種用途。 結果是,在操作過程中從拖拉機上掉下來的額外騎手的碾壓已成為拖拉機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如果更多地使用 ROPS 的趨勢繼續下去,翻車可能最終成為全球拖拉機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儘管一年中使用的時間少於拖拉機,但收割設備(例如聯合收割機)每 1,000 台機器造成的傷害大約是拖拉機的兩倍(Etherton 等人,1991 年)。 這些傷害通常發生在維修、修理或調整機器期間,此時機器部件的電源仍處於接通狀態(NSC 1986)。 最近進行了設計更改,以納入更多被動和主動操作員警告和聯鎖裝置,例如操作員座椅中的安全開關,以防止在無人坐在座位上時機器操作,並減少維護點的數量以減少操作員暴露於操作機械。 然而,這些設計概念中的許多仍然是自願的,操作員經常繞過這些概念,並且並非在所有收割機上都普遍存在。

乾草和草料收割設備使工人面臨與聯合收割機類似的危險。 該設備包含高速切割、壓碎、研磨、切碎和吹製農作物材料的組件,幾乎沒有人為錯誤的餘地。 與穀物收割一樣,乾草和草料的收割必須及時進行,以防止自然因素對作物造成損害。 這增加了快速完成任務的壓力,加上機器危險,經常導致受傷(Murphy 和 Williams 1983)。

傳統上,乾草打捆機被認為是嚴重傷害的常見來源。 這些機器在任何類型的收割中發現的一些最惡劣的條件下使用。 高溫、崎嶇的地形、多塵的條件以及需要頻繁調整都會導致高受傷率。 向大包裝或大捆乾草和機械處理系統的轉換提高了安全性,但也有少數例外,就像圓捆打捆機早期設計的引入一樣。 這些機器前部的強力壓縮輥導致大量手和手臂截肢。 這種設計後來被一個不太激進的收集裝置所取代,幾乎消除了這個問題。

火災是許多類型的採伐作業的潛在問題。 需要乾燥至水分含量低於 15% 以便適當儲存的農作物在點燃後可成為極好的燃料。 聯合收割機和棉花收割機在田間作業期間特別容易發生火災。 使用柴油發動機和受保護的電氣系統、適當的設備維護和操作員使用滅火器等設計特徵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與火災相關的損壞或傷害的風險(Shutske 等人,1991 年)。

噪音和灰塵是採伐作業中通常固有的另外兩種危害。 兩者都對採伐設備的操作員造成嚴重的長期健康風險。 在現代收割設備的設計中加入受環境控制的操作員外殼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操作員暴露在過高的噪音壓力和灰塵水平下的風險。 然而,大多數農民尚未受益於此安全功能。 使用耳塞和一次性防塵口罩等 PPE 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法,但效果較差,可以防止這些危害。

隨著世界各地的採伐作業越來越機械化,與環境、動物和手工工具相關的傷害將繼續轉變為由機器造成的傷害。 借鑒已經完成這一轉變的農民和收割設備製造商的經驗,應該有助於縮短調整時間並防止因不熟悉和設計不當而造成的傷害。 然而,即使是採用最高度機械化收割作業的農民的經驗也表明,傷害問題不會完全消除。 操作員錯誤和機器設計的貢獻將繼續在傷害原因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毫無疑問,除了提高生產力之外,機械化過程還大大降低了與收穫相關的風險。

 

上一頁

更多內容 9368 最後修改於 24 年 2011 月 01 日星期三 34:XNUMX

" 免責聲明:國際勞工組織不對本門戶網站上以英語以外的任何其他語言呈現的內容負責,英語是原始內容的初始製作和同行評審所使用的語言。自此以來,某些統計數據尚未更新百科全書第 4 版的製作(1998 年)。”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