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人中最常見的職業性皮膚病是由接觸水泥引起的。 根據國家/地區的不同,5% 到 15% 的建築工人(其中大多數是泥瓦匠)在工作期間患上了皮膚病。 接觸水泥引起的皮膚病有兩種:(1)中毒性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濕水泥引起的局部刺激,主要由水泥的鹼性引起; (2) 過敏性接觸性皮炎,這是一種因接觸大多數水泥中的水溶性鉻化合物而引起的全身性過敏性皮膚反應。 一公斤普通水泥粉塵中含有5至10毫克的水溶性鉻。 鉻來源於原材料和生產過程(主要來自生產中使用的鋼結構)。
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是慢性的並且使人衰弱。 如果治療不當,它會導致工人生產力下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提前退休。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水泥皮炎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建築工人最常見的提前退休原因。 因此,採取了技術和衛生程序來預防水泥皮炎。 1979 年,丹麥科學家提出,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添加硫酸亞鐵將六價水溶性鉻還原為三價不溶性鉻,可以預防鉻引起的皮炎(Fregert、Gruvberger 和 Sandahl 1979)。
丹麥於 1983 年通過立法,要求使用六價鉻含量較低的水泥。芬蘭隨後於 1987 年初作出立法決定,瑞典和德國分別於 1989 年和 1993 年通過了行政決定。 對於這四個國家,水泥中可接受的水溶性鉻含量被確定為低於 2 mg/kg。
在 1987 年芬蘭採取行動之前,勞工保護委員會想要評估芬蘭鉻皮炎的發生率。 委員會要求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監測建築工人職業性皮膚病的發病率,以評估在水泥中添加硫酸亞鐵以預防鉻引起的皮炎的有效性。 該研究所通過芬蘭職業病登記冊監測了 1978 年至 1992 年職業性皮炎的發病率。結果表明,鉻引起的手部皮炎在建築工人中幾乎消失了,而毒性接觸性皮炎的發病率在研究期間保持不變(Roto等人,1996 年)。
在丹麥,在 4,511 年至 1989 年間對一家大型皮膚科診所的患者進行的 1994 次斑貼試驗中,只有 34 例檢測到水泥對鉻酸鹽過敏,其中 10 名患者是建築工人。 鉻酸鹽陽性建築工人的預期數量是 34 名受試者中的 1996 名(Zachariae、Agner 和 Menn JXNUMX)。
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水泥中添加硫酸亞鐵可以防止建築工人對鉻酸鹽過敏。 此外,沒有跡象表明,當添加到水泥中時,硫酸亞鐵會對接觸的工人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該工藝經濟可行,水泥性能不變。 據計算,在水泥中加入硫酸亞鐵會使生產成本每噸增加 1.00 美元。 硫酸亞鐵的還原作用可持續6個月; 混合前必須保持產品乾燥,因為濕度會中和硫酸亞鐵的作用。
在水泥中加入硫酸亞鐵不會改變其鹼度。 因此,工人應使用適當的皮膚保護。 在任何情況下,建築工人都應避免用未受保護的皮膚接觸濕水泥。 這種預防措施在最初的水泥生產中尤為重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手動對模塑元件進行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