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此頁
週一,4月04 2011 18:40

殯儀服務

評價這個項目
(0票)

概況

假設世界人口為 5 億,那麼每天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死亡。 許多死者是嬰兒或兒童,但最終每個出生的人都會死去。 儘管圍繞死亡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每個人的遺體都必須得到處理。 一般來說,處理人類遺骸的兩種主要方法包括土葬和火化。 這兩種處理方法經常被應用於未經處理的人類遺骸。 然而,許多文化都發展了規定對屍體進行某種處理的葬禮儀式。 更簡單的儀式可能包括用草藥和香料清洗外表面,以減緩或掩蓋腐爛的發生以及與死組織相關的氣味。 更複雜的儀式包括侵入性程序,例如防腐和去除內臟。 防腐通常涉及用防腐液或防腐液代替血液。 埃及人是最早發展和實踐對死者進行防腐處理的文化之一。 XNUMX 世紀,防腐在西歐和北美得到廣泛應用。 防腐後可以埋葬或火化。 在西歐和北美之外,埋葬或火葬之前通常不會進行防腐處理。

葬禮流程

死者的準備和埋葬可能涉及許多過程,包括:

  • 用各種製劑清洗身體表面
  • 給屍體穿上喪服
  • 屍檢,在某些情況下,涉及侵入性程序,例如血液和身體組織的解剖和分析
  • 防腐和去除內臟
  • 如果要查看身體,則使用化妝品來掩蓋可見的損傷
  • 將屍體運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方
  • 抬起屍體和棺材,然後將其放入墳墓
  • 墳墓的挖掘和填充
  • 可能挖掘屍體並隨後進行屍檢。

 

三種類型的危害總是與處理死者有關:微生物、心理和人體工程學。 進行防腐處理時會引入第四種危險——化學品接觸。 在美國,許多州都制定了法律,如果死者將在敞開的棺材中被看到,則要求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

微生物危害

死亡往往是由疾病引起的。 死後,引起疾病的細菌可能會繼續存在於死者體內,並可能感染處理屍體的人。

瘟疫和天花等傳染病因對死於這些疾病的受害者處理不當而傳播。 在評估與處理屍體相關的微生物危害時,必須考慮接觸途徑。 許多疾病是通過接觸污染源傳播的,然後通過揉眼睛或鼻子或攝入病原體將致病生物體或病原體引入人的粘膜。 有些疾病只需吸入病原體即可感染。 吸入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危險,在挖掘過程中,當遺體乾燥時,或者在將人體部分霧化的過程中,例如鋸開死者的骨頭。 當在葬禮中使用鋒利的器具時,疾病的傳染會進一步加劇。 這種做法引入了腸胃外暴露的可能性。

微生物危害可以按許多不同的方式分類,包括致病微生物的類型、疾病的類型、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感染途徑。 也許討論喪葬工人遇到的微生物危害最有用的方法是通過感染途徑。 感染途徑是攝入、吸入、觸摸或表面接觸以及腸胃外或體表穿刺。

攝取 因為可以通過適當的個人衛生來控制接觸途徑——即在進食或吸煙前始終洗手,並將食物、飲料或任何將放入口中的物品(如香煙)放在可能接觸不到的地方污染。 這對於控制化學品暴露也很重要。 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在處理死者時戴上防滲手套可以減少感染的概率。

吸入 只有當致病生物體通過空氣傳播時才會發生接觸。 對於殯儀館工作人員來說,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兩種主要方式是在挖掘過程中或在使用鋸切開骨頭的屍檢過程中。 霧化病原體(例如結核病)的第三種可能性是在處理過程中空氣從屍體的肺部排出。 儘管過去的流行病包括鼠疫、霍亂、傷寒、肺結核、炭疽和天花,但似乎只有引起炭疽和天花的生物能夠在埋葬後存活任意長的時間(Healing、Hoffman 和 Young 1995)。 這些病原體存在於任何軟組織中,而不是骨骼中,尤其是在已經變成木乃伊和/或變乾且易碎的軟組織中。 炭疽桿菌可以形成長期存活的孢子,尤其是在乾燥條件下。 在電子顯微鏡下鑑定了從 1850 年代埋葬的屍體組織中提取的完整天花病毒。 沒有一種病毒在組織培養中生長,它們被認為是非感染性的(Baxter、Brazier 和 Young 1988)。 然而,在實驗室條件下乾燥儲存 13 年後,天花病毒仍具有傳染性(Wolff 和 Croon 1968)。 一篇文章出現在 公共衛生雜誌 (英國)在 1850 年代報告了對 1994 年前在蒙特利爾埋葬的遺骸的天花傳染性的擔憂,當時天花在新大陸廣泛傳播(Sly XNUMX)。

也許在挖掘過程中更可能的吸入接觸源是真菌孢子。 每當擾亂任何種類的舊材料時,都應提供防止吸入真菌孢子的保護措施。 一次性高效微粒 (HEPA) 呼吸器主要用於預防肺結核和鉛塵,對真菌孢子也非常有效。 除了微生物問題外,在進行任何挖掘之前,還需要評估暴露於木屑和/或鉛的可能性。

結核病的主要感染途徑是吸入。 結核病的發病率在 18.8 世紀最後 6.8 年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於公眾健康警惕性下降以及出現對幾類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菌株。 最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1996% 的防腐劑在結核菌素皮膚試驗中顯示出陽性結果。 只有 XNUMX% 從事殯葬業務的非防腐人員在同一測試中表現出陽性結果。 較低的反應率與普通大眾相似(Gershon 和 Karkashion XNUMX)。

如果乙型肝炎病毒 (HBV) 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與粘膜接觸或通過切口或穿刺進入血液,則它們具有傳染性。 一項針對馬里蘭州殯儀服務從業者的研究表明,10% 的人在過去 6 個月內接觸過粘膜,15% 的人報告在過去 6 個月內被針扎過(Gershon 等人,1995 年)。 其他美國研究報告稱,在過去 39 個月內,53% 至 12% 的殯儀業者有過針刺傷(Nwanyanwu、Tubasuri 和 Harris 1989)。 在美國,未接種疫苗的喪葬承辦人報告的 HBV 流行率為 7.5% 至 12.0%,而接種疫苗的喪葬人員的 HBV 流行率為 2.6% 或更低。 據報導,美國殯葬業者的接種率在 19% 到 60% 之間。 雖然有針對 HBV 的疫苗,但目前還沒有針對 HIV 的疫苗。

只有當病毒與粘膜接觸或被引入另一個人的血液時,HIV 和 HBV 才具有傳染性。 病毒不會通過完整的皮膚吸收。 粘膜包括嘴、鼻子和眼睛。 這些病毒可以通過皮膚上的切口或擦傷,或者用被病毒污染的器械刺破或切割皮膚而進入血液。 由於乾燥或倒刺而裂開的手可能為這些病毒提供了進入途徑。 因此,為防止這些疾病的傳播,重要的是提供不透體液的屏障,避免將受污染的液體濺到眼睛、鼻子或嘴巴上,並防止被 HIV 或 HBV 污染的器械刺破或割傷皮膚。 使用乳膠手套和麵罩通常可以提供這種保護。 然而,乳膠手套的保質期有限,具體取決於它們暴露在陽光下的量和熱量。 一般來說,如果手套存放超過一年,就應該對乳膠進行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包括用水填充手套並觀察在至少兩分鐘內是否出現任何洩漏。 美國、英國等西方一些國家採取了全民預防的理念,即把每一具屍體都當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來對待。

心理危害

在許多文化中,死者的家人會為他們死去的親屬準備埋葬或火化的屍體。 在其他文化中,一群專門的人為死者的屍體埋葬或火化做準備。 當他們參與處理屍體時,會對生活產生心理影響。 無論葬禮中使用何種程序,心理影響都是真實的。 最近,人們對識別和評估舉行葬禮儀式對實際舉行葬禮的人的影響產生了興趣。

儘管尚未廣泛研究作為專業殯儀工作者的心理危害,但最近分析了處理創傷性死亡遺骸的心理影響。 主要的心理影響似乎是焦慮、抑鬱和軀體化(報告身體疾病的傾向),以及易怒、食慾和睡眠障礙以及飲酒增加(Ursano 等人,1995 年)。 很多處理過創傷性死亡受害者的人都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在救援人員處理遺體的災難發生後,心理測試顯示,20% 到 40% 的救援人員被認為屬於高危人群,但只有大約 10% 的救援人員被確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 災難發生一年後,救援人員的心理影響仍然存在,但發生率大大降低。 然而,在創傷事件發生數年後,人們在個人身上發現了不利的心理影響。

其中許多研究是在軍事人員身上進行的。 他們表明,在非志願者的缺乏經驗的個體中,普遍壓力率更高,並且在創傷事件發生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壓力指標的發生率有所增加。 太平間工作人員對死者的同理心或自我認同似乎與心理壓力水平增加有關(McCarroll 等人,1993 年;McCarroll 等人,1995 年)。

一項研究評估了 4,046 年至 1975 年間美國 1985 名防腐師和喪葬承辦人的死因,並報告了自殺的比例死亡率 (PMR) 為 130。 PMR 是防腐人員和喪葬承辦人的實際自殺人數除以一組在年齡、種族和性別上具有可比性但不是防腐人員或喪葬承辦人的預期自殺人數的比率。 然後將該比率乘以 100。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殯儀業者患癌症的風險,自殺統計數據未作進一步闡述。

人體工程學

已故的成年人很重,通常必須被抬到指定的埋葬或火葬地點。 即使使用機械交通工具,屍體也必須從死亡地點轉移到車輛上,再從車輛轉移到埋葬或火化地點。 出於對死者的尊重,這種轉移通常由其他人來完成。

在屍體準備和葬禮過程中,殯儀業者需要多次搬運屍體。 雖然沒有研究發現解決這個問題,但腰痛和受傷與長時間重複提舉重物有關。 有可用的起重設備可以協助這些類型的升降機。

化學危害

防腐程序會將許多強效化學物質引入殯儀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 也許其中使用最廣泛且毒性最大的是甲醛。 甲醛會刺激粘膜、眼睛、鼻腔內壁和呼吸系統,並與細胞突變和癌症的發展以及職業性哮喘有關。 在過去幾十年中,與無不良影響相關的職業接觸水平一直在降低。 當前的 8 小時時間加權平均允許接觸限值範圍從德國、日本、挪威、瑞典和瑞士的 0.5 ppm 到埃及和台灣的 5 ppm (IARC 1995c)。 據報導,個別防腐處理的甲醛含量在 0.15 至 4.3 ppm 之間,瞬時含量高達 6.6 ppm。 防腐通常需要 1 到 2 小時。 額外的甲醛暴露與防腐膏和乾燥和硬化粉末的應用以及溢出過程有關。

大鼠長期暴露於 6 至 15 ppm 的甲醛(Albert 等人,1982 年;Kerns 等人,1982 年;Tobe 等人,1985 年),或反复暴露於 20 ppm 的甲醛 15 分鐘(Feron 等人,1988 年) ), 已經發展成鼻癌 (Hayes et al. 1990)。 IARC 報告了有限的流行病學證據表明工業中的甲醛暴露與人類鼻咽癌的發展之間存在關聯(Olsen 和 Asnaes 1986 年;Hayes 等人 1986 年;Roush 等人 1987 年;Vaughan 等人 1986 年;Blair 等人. 1986 年;Stayner 等人 1988 年)。 然而,幾項對殯儀業者的研究報告了白血病和腦瘤的發病率增加(Levine、Andjelkovich 和 Shaw 1984 年;Walrath 和 Fraumeni 1983 年)。 除了致癌作用外,甲醛還會刺激粘膜,並被認為是成人哮喘發展過程中的強致敏劑。 與甲醛在癌症發展中的作用相比,甲醛誘發哮喘的機製或機制的特徵甚至更少。

防腐液中使用的其他潛在有毒化學品包括苯酚、甲醇、異丙醇和戊二醛(Hayes 等人,1990 年)。 戊二醛似乎比甲醛對粘膜的刺激​​性更大,並且在遠高於 500 ppm 的水平下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甲醇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視覺系統。 苯酚似乎會影響神經系統以及肺、心臟、肝臟和腎臟,並通過皮膚迅速吸收。 我們對同時接觸多種化學品的毒理學的理解以及我們對其進行風險評估的能力還不夠成熟,無法分析防腐劑和喪葬承辦人接觸到的混合物的生理效應。 布萊爾等。 (1990a) 認為專業而非工業工人報告的白血病和腦瘤發病率增加是接觸甲醛以外的化學物質的結果。

解剖台設計的最新進展表明,蒸汽的局部下吸顯著減少了在附近工作的個人的暴露(Coleman 1995)。 在執行需要皮膚接觸防腐液和乳膏的程序時戴上手套也可以降低危險。 然而,有人擔心市場上的一些乳膠手套可能會滲透甲醛。 因此,應謹慎選擇防護手套。 除了對甲醛暴露危害的直接擔憂之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墓地滲濾液可能導致地下水受到甲醛污染。

屍體的挖掘也可能涉及化學暴露。 雖然幾個世紀以來零星使用,但從 XNUMX 世紀開始並一直持續到 XNUMX 世紀,鉛通常被用於製作棺材內襯。 吸入木屑與呼吸系統疾病有關,而被真菌污染的木屑是一把雙刃劍。 砷和汞化合物在過去也被用作防腐劑,可能在挖掘過程中造成危害。

 

上一頁

更多內容 6936 最後修改於 29 年 2011 月 13 日星期三 10:XNU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