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此頁
週一,4月04 2011 20:13

風險認知

評價這個項目
(7票)

在風險感知中,可以區分兩個心理過程:危險感知和風險評估。 Saari (1976) 根據以下兩個組成部分定義了在完成任務期間處理的信息:(1) 執行任務所需的信息(危險感知)和 (2) 控制現有風險所需的信息(風險評估)。 例如,當在牆上鑽孔的梯子頂部的建築工人必須同時保持平衡並自動協調他們的身體手部運動時,危險感知對於協調身體運動以控制危險至關重要,而有意識的風險如果有的話,評估只起次要作用。 人類活動通常似乎是由信號的自動識別驅動的,這些信號會觸發靈活但已存儲的動作圖式層次結構。 (導致接受或拒絕風險的更深思熟慮的過程在另一篇文章中討論。)

風險認知

從技術角度來看,一個 風險 代表能量來源 潛力 導致人員立即受傷和設備、環境或結構損壞。 工人還可能接觸到各種有毒物質,例如化學品、氣體或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會導致健康問題。 與對身體有直接影響的有害能量不同,有毒物質具有完全不同的時間特徵,從立即影響到數月甚至數年的延遲。 小劑量的有毒物質通常會產生累積效應,而暴露的工人是察覺不到的。

相反,如果不存在危險,則危險能量或有毒物質可能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危險 表示危險的相對暴露程度。 事實上,由於提供了足夠的預防措施,在某些危險的存在下可能幾乎沒有危險。 有大量文獻涉及人們在最終評估情況是否被確定為危險以及危險程度時使用的因素。 這已被稱為 風險認知. (這個單詞 風險 被用在同樣的意義上 危險 用於職業安全文獻; 參見 Hoyos 和 Zimolong 1988。)

風險感知涉及對感知現實以及危險和有毒物質指標的理解——即對物體、聲音、氣味或觸覺的感知。 火災、高處、移動的物體、噪音和酸味是不需要解釋的更明顯的危險的一些例子。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對突然出現的迫在眉睫的危險做出類似的反應。 突然出現的巨響、失去平衡和物體迅速變大(因此看起來即將撞擊身體)都是恐懼刺激,會引發自動反應,例如跳躍、躲避、眨眼和抓住。 其他反射反應包括迅速縮回接觸過熱表面的手。 Rachman (1974) 得出結論,優勢恐懼刺激是那些具有新奇、突然和高強度屬性的恐懼刺激。

可能大多數危害和有毒物質不能直接被人類感官感知,而是從指標中推斷出來的。 例如電力; 無色無味的氣體,如甲烷和一氧化碳; X 射線和放射性物質; 和缺氧的氣氛。 它們的存在必須通過將危險的存在轉化為可識別的東西的裝置來發出信號。 電流可以在電流檢查設備的幫助下感知,例如控制室寄存器中的儀表和儀表上的信號可用於指示化學過程特定狀態下溫度和壓力的正常和異常水平. 在某些情況下,存在根本無法察覺或在給定時間無法察覺的危險。 一個例子是打開血液探針進行醫學測試時感染的危險。 存在危險的知識必須從一個人對因果關係的共同原則的知識中推導出來或通過經驗獲得。

風險評估

信息處理的下一步是 風險評估,它指的是決策過程,因為它適用於諸如一個人是否會面臨危險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會面臨危險等問題。 例如,考慮高速駕駛汽車。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只有在緊急情況等意外情況下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大多數所需的駕駛行為是自動的,並且無需持續的注意力控制和有意識的風險評估即可平穩運行。

Hacker (1987) 和 Rasmussen (1983) 區分了三個層次的行為:(1) 基於技能的行為,幾乎完全是自動的; (2) 基於規則的行為,通過應用有意識地選擇但完全預先編程的規則來運作; (3) 以知識為基礎的行為,在這種行為下,各種有意識的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行為都被歸為一類。 在基於技能的層面上,一條傳入的信息直接連接到一個存儲的響應,該響應是自動執行的,並且無需有意識的考慮或控制即可執行。 如果沒有可用的自動響應或發生任何異常事件,則風險評估過程將轉移到基於規則的級別,從存儲中取出的程序樣本中選擇適當的操作,然後執行。 每個步驟都涉及一個經過微調的感知運動程序,通常,這個組織層次結構中的任何步驟都不會涉及基於風險考慮的任何決策。 只有在轉換時才應用條件檢查,只是為了驗證進度是否按計劃進行。 否則,自動控制將停止,隨後的問題將在更高層次上得到解決。

Reason 的 GEMS (1990) 模型描述了當異常情況出現或遇到新情況時如何從自動控製過渡到有意識的問題解決。 風險評估在底層不存在,但在頂層可能完全存在。 在中層,人們可以假設某種“快速而骯髒”的風險評估,而拉斯穆森排除了任何未包含在固定規則中的評估類型。 大多數時候,不會有意識地感知或考慮危險本身。 “缺乏安全意識既是一種正常的健康狀態,儘管在無數書籍、文章和演講中都提到過。 不斷意識到危險是偏執狂的合理定義”(Hale 和 Glendon 1987)。 日常工作的人很少提前考慮這些危險或事故:他們 運行 風險,但他們不 採取 他們。

危險感知

在直接感知形狀和顏色、響度和音高、氣味和振動的意義上,對危險和有毒物質的感知受到知覺能力限制的限制,這些知覺可能因疲勞、疾病、酒精或藥物。 眩光、亮度或霧氣等因素會給感知帶來沉重壓力,並且由於分心或警覺性不足,可能無法發現危險。

如前所述,並非所有危險都能直接被人類感官感知。 大多數有毒物質甚至是不可見的。 Ruppert (1987) 在他對一家鋼鐵廠、市政垃圾收集和醫學實驗室的調查中發現,在 2,230 名工人命名的 138 個危險指標中,只有 42% 可以被人類感官感知。 23% 的指標必須通過與標準(例如噪音水平)的比較來推斷。 在 XNUMX% 的案例中,危險感知基於可清楚感知的事件,這些事件必鬚根據有關危險的知識進行解釋(例如,濕地板的光滑表面表明 ). 在 13% 的報告中,危險指示符只能從要採取的正確步驟的記憶中檢索(例如,牆上插座中的電流只能通過正確的檢查設備感知)。 這些結果表明,危險感知的要求範圍從純粹的檢測和感知到精心設計的預期和評估的認知推理過程。 因果關係有時不明確、難以察覺或被誤解,而危害和有毒物質的延遲或累積影響可能會給個人帶來額外的負擔。

霍約斯等人。 (1991) 列出了工業和公共服務中危險指標、行為要求和安全相關條件的綜合情況。 開發了安全診斷問卷 (SDQ),以提供一種實用工具,通過觀察來分析危害和危險(Hoyos 和 Ruppert 1993)。 對 390 家與農業、工業、體力勞動和服務業相關的公司的 69 多個工作場所以及工作和環境條件進行了評估。 由於公司的事故率高於每 30 名員工 1,000 起事故,且每次事故至少損失 3 個工作日,因此這些研究似乎偏向於危險的工作場所。 使用 SDQ 的觀察員總共報告了 2,373 種危險,表明每個工作場所的危險檢測率為 6.1,並且在大約 7% 的所有調查工作場所中檢測到 18 到 40 種危險。 必須考慮過去 6.1 年在工業和農業中廣泛採用的安全措施來解釋每個工作場所 20 危險的平均發生率低得驚人。 報告的危害不包括可歸因於有毒物質的危害,也不包括技術安全裝置和措施控制的危害,從而反映“殘留危害”的分佈。

在圖 1 中,概述了危險檢測和感知的感知過程的要求。 如圖所示,觀察員必鬚根據 13 項要求評估特定工作場所的所有危險。 平均而言,每種危害確定了 5 項要求,包括視覺識別、選擇性注意、聽覺識別和警惕性。 正如預期的那樣,與聽覺識別相比,視覺識別占主導地位(77.3% 的危險是通過視覺檢測到的,只有 21.2% 通過聽覺檢測到)。 在觀察到的所有危險中,有 57% 的工人不得不在任務和危險控制之間分配注意力,而注意力分散是一種非常費力的精神成就,可能會導致錯誤。 事故經常被追溯到執行雙重任務時注意力不集中。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 56% 的所有危險中,工人必須應對快速活動和反應以避免被擊中和受傷。 分別只有 15.9% 和 7.3% 的危險是由聲學或光學警告指示的:因此,危險檢測和感知是自發的。

圖 1. 工業危害指標的檢測與感知

SAF080T1

在某些情況下 (16.1%),危險的感知得到標誌和警告的支持,但通常,工人依賴知識、培訓和工作經驗。 圖 2 顯示了控制工地危害所需的預期和評估要求。 該圖中總結的所有活動的核心特徵是需要在工作過程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包括:關於重量、力和能量的技術知識; 識別工作工具和機械的缺陷和不足的培訓; 和經驗來預測設備、建築物和材料的結構弱點。 正如 Hoyos 等人。 (1991) 表明,工人對危險、安全規則和適當的個人預防行為知之甚少。 只有 60% 的建築工人和 61% 的受訪汽車修理工知道正確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他們工作場所普遍遇到的安全相關問題。

圖 2 災害指標預測與評估

SAF080T2

危險感知的分析表明涉及不同的認知過程,例如視覺識別; 選擇性和分散注意力; 快速識別和響應; 技術參數的估計; 不可觀察的危害和危險的預測。 事實上,工作人員經常不知道危害和危險:它們給必須連續處理數十種基於視覺和聽覺的要求的人帶來沉重負擔,並且是執行工作和危害控制時容易出錯的來源同時。 這需要更加重視定期分析和識別工作場所的危害和危險。 在一些國家,工作場所的正式風險評估是強制性的:例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健康和安全指令要求在計算機工作場所開始工作之前或在工作發生重大變化時進行風險評估;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 (OSHA) 要求定期對工藝裝置進行危害風險分析。

協調工作和危害控制

正如 Hoyos 和 Ruppert (1993) 指出的那樣,(1) 工作和危害控制可能需要同時注意; (2) 它們可以按順序交替管理; (3) 在開始工作之前,可以採取預防措施(例如,戴上安全帽)。

在同時出現要求的情況下,危害控制基於視覺、聽覺和触覺識別。 事實上,在日常工作中很難將工作和危害控制分開。 例如,在棉紡廠執行從紗線剪線的任務時,始終存在危險源——這項任務需要鋒利的刀。 僅有的兩種防止割傷的方法是使用刀具的技巧和使用防護設備。 如果其中一個或兩個要成功,它們必須完全納入工人的行動序列。 必須從一開始就讓工人的技能根深蒂固,例如沿遠離握線的手的方向切割等習慣。 在這個例子中,危險控製完全集成到任務控制中; 不需要單獨的危險檢測過程。 可能存在融入工作的連續統一體,其程度取決於工人的技能和任務的要求。 一方面,危險感知和控製本質上融入了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任務執行和危害控制是截然不同的活動。 工作和危險控制可以按順序交替進行,當 任務,潛在危險不斷增加或出現突然的危險信號。 因此,工人會中斷任務或流程並採取預防措施。 例如,檢查儀表是簡單診斷測試的典型示例。 控制室操作員檢測到儀表上的標準水平偏差,乍一看並不構成明顯的危險跡象,但這促使操作員進一步搜索其他儀表。 如果存在其他偏差,將在基於規則的級別執行一系列快速掃描活動。 如果其他儀表上的偏差不符合熟悉的模式,則診斷過程將轉移到基於知識的級別。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一些策略、信號和症狀的指導下,積極尋找偏差的原因(Konradt 1994)。 注意控制系統的資源分配設置為一般監控。 一個突然的信號,例如警告音,或者如上例所示,指針與標準的各種偏差,將注意力控制系統轉移到危險控制的特定主題上。 它啟動了一項活動,試圖在基於規則的層面上找出偏差的原因,或者在不幸的情況下,在基於知識的層面上找出偏差的原因(Reason 1990)。

預防行為是第三種協調。 它發生在工作之前,最突出的例子是個人防護裝備 (PPE) 的使用。

風險的含義

經濟學、工程學、化學、安全科學和人體工程學中已經制定了風險定義和評估工業和社會風險的方法(Hoyos 和 Zimolong 1988)。 這個詞有多種解釋 風險. 一方面,它被解釋為“發生意外事件的概率”。 它表示可能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Yates (1992a) 使用了一個更中性的風險定義,他認為風險應該被視為一個多維概念,作為一個整體指的是損失的前景。 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和心理學對我們目前對社會風險評估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最初側重於了解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行為,但後來擴大到包括技術災害。 社會學研究和人類學研究表明,風險的評估和接受源於社會和文化因素。 Short (1984) 認為,對危害的反應是由朋友、家人、同事和受人尊敬的公職人員傳遞的社會影響所調節的。 風險評估的心理學研究起源於概率評估、效用評估和決策過程的實證研究(Edwards 1961)。

技術風險評估通常側重於損失的可能性,包括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和給定損失的死亡、傷害或損害程度。 風險是指定類型的損壞在指定時間段內發生在給定係統中的概率。 應用不同的評估技術來滿足行業和社會的各種要求。 評估風險程度的正式分析方法源自不同類型的故障樹分析; 通過使用包含錯誤概率的數據庫,例如 THERP(Swain 和 Guttmann 1983); 或基於主觀評分的分解方法,例如 SLIM-Maud(Embrey 等人,1984 年)。 這些技術在預測未來事件(例如事故、錯誤或事故)的潛力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在工業系統的錯誤預測方面,專家們使用 THERP 獲得了最好的結果。 在一項模擬研究中,Zimolong (1992) 發現客觀推導的錯誤概率與其使用 THERP 推導的估計值之間非常匹配。 Zimolong 和 Trimpop (1994) 認為,如果進行得當,這種正式分析具有最高的“客觀性”,因為它們將事實與信念分開,並考慮了許多判斷偏差。

公眾的風險意識不僅僅取決於損失的概率和程度。 它可能取決於潛在的損害程度、對可能後果的不熟悉、暴露於風險的非自願性質、損害的不可控制性以及可能有偏見的媒體報導等因素。 在某種情況下的控制感可能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對許多人來說,飛行似乎很不安全,因為一旦飛上天空,就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 Rumar (1988) 發現,駕駛汽車時感知到的風險通常很低,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司機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控制並且已經習慣了風險。 其他研究已經解決了對危險情況的情緒反應。 嚴重損失的可能性會產生各種情緒反應,但不一定都是不愉快的。 恐懼和興奮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同樣,感知風險和對風險情況的情感反應的主要決定因素似乎是一個人的控制感或缺乏控制感。 因此,對於許多人來說,風險可能只不過是一種感覺。

風險決策

承擔風險可能是深思熟慮的決策過程的結果,該過程涉及多項活動:確定可能的行動方案; 識別後果; 評估結果的吸引力和可能性; 或根據所有先前評估的組合來決定。 人們經常在危險情況下做出錯誤選擇的壓倒性證據表明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1738 年,伯努利將“最佳選擇”的概念定義為最大化決策的預期效用 (EU)。 歐盟的理性概念主張,人們應該通過評估不確定性並考慮他們的選擇、可能的後果和個人的偏好來做出決定(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 1947)。 Savage (1954) 後來推廣了該理論,允許概率值代表主觀或個人概率。

主觀預期效用(SEU)是一種規範理論,描述了人們在做出決策時應該如何進行。 Slovic、Kunreuther 和 White (1974) 指出,“期望效用的最大化要求尊重作為明智行為的指導方針,因為它是從公理化原則推導出來的,任何理性的人大概都會接受。” 大量爭論和實證研究都圍繞著這個理論是否也可以描述激勵實際決策者的目標和他們在做出決策時採用的過程這一問題展開。 西蒙(Simon,1959)批評它是一個人在固定的和已知的備選方案中進行選擇的理論,每個備選方案都有已知的後果。 一些研究人員甚至質疑人們是否應該遵守預期效用理論的原則,經過數十年的研究,SEU 應用仍然存在爭議。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決策制定中起著重要作用,而 SEU 模型並未充分捕捉其中的許多因素。

特別是,對判斷和選擇的研究表明,人們存在方法論上的缺陷,例如理解概率、忽視樣本量的影響、依賴誤導性的個人經驗、以毫無根據的信心持有事實判斷以及錯誤判斷風險。 如果人們自願長期暴露在風險中,例如生活在易受洪水或地震影響的地區,他們就更有可能低估風險。 工業界也報導了類似的結果(Zimolong 1985)。 與客觀事故統計數據相比,調車工、礦工、森林和建築工人都大大低估了他們最常見工作活動的風險; 然而,當被要求對他們進行評級時,他們往往會高估同事的任何明顯的危險活動。

不幸的是,專家的判斷似乎容易出現許多與公眾相同的偏見,尤其是當專家被迫超越可用數據的限制並依賴他們的直覺時(Kahneman、Slovic 和 Tversky 1982)。 研究進一步表明,即使有足夠的證據,關於風險的分歧也不應該完全消失。 強烈的初始觀點難以改變,因為它們會影響後續信息的解釋方式。 如果新證據與一個人最初的信念一致,那麼它就顯得可靠且信息豐富; 相反的證據往往被視為不可靠、錯誤或不具代表性而被駁回(Nisbett 和 Ross 1980)。 當人們缺乏強烈的先驗意見時,就會出現相反的情況——他們任由問題的表述擺佈。 以不同方式呈現相同的風險信息(例如,死亡率而不是存活率)會改變他們的觀點和行動(Tversky 和 ​​Kahneman 1981)。 人們為了構建他們的世界並預測他們未來的行動方案而實施的這套心理策略或啟發法的發現,導致了對風險情況下決策制定的更深入理解。 儘管這些規則在許多情況下都是有效的,但在其他情況下,它們會導致巨大而持久的偏差,對風險評估產生嚴重影響。

個人風險評估

研究人們如何進行風險評估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心理物理尺度和多變量分析技術來生成風險態度和評估的定量表示(Slovic、Fischhoff 和 Lichtenstein 1980)。 大量研究表明,基於主觀判斷的風險評估是可量化和可預測的。 他們還表明,風險的概念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義。 當專家根據個人經驗判斷風險時,他們的反應與年度死亡人數的技術估計高度相關。 外行人對風險的判斷更多地與其他特徵相關,例如災難性的可能性或對子孫後代的威脅; 因此,他們對損失概率的估計往往與專家的估計不同。

外行人對危害的風險評估可分為兩個因素(Slovic 1987)。 其中一個因素反映了人們對風險的了解程度。 了解風險與風險的可觀察程度、暴露人員的了解程度以及可立即檢測到的程度有關。 另一個因素反映了風險喚起恐懼感的程度。 恐懼與無法控制的程度、嚴重後果的程度、對子孫後代的高風險暴露程度以及風險非自願增加的程度有關。 危害在後一個因素上的得分越高,其評估的風險就越高,人們就越希望看到其當前風險降低,他們就越希望看到採用嚴格的監管來實現預期的風險降低。 因此,許多關於風險的衝突可能源於專家和非專業人士的觀點,這些觀點源自對概念的不同定義。 在這種情況下,風險統計數據或技術風險評估結果的專家引用將無助於改變人們的態度和評估(Slovic 1993)。

從“知識”和“威脅”的角度對危險進行表徵,可以追溯到本節之前對工業中危險和危險信號的討論,這些討論是從“可感知性”的角度進行討論的。 工業中 45% 的危險指標是人類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3% 的案例必須通過與標準的比較來推斷,XNUMX% 的案例來自記憶。 感知能力、知識以及危險的威脅和刺激是與人們對危險的體驗和感知控制密切相關的維度; 然而,要了解和預測個人在面臨危險時的行為,我們必須更深入地了解他們與個性、任務要求和社會變量的關係。

心理測量技術似乎非常適合識別群體之間在風險評估的個人習慣和態度方面的異同。 然而,其他心理測量方法,如危險相似性判斷的多維分析,應用於完全不同的危險集,會產生不同的表示。 因素分析方法雖然提供了信息,但絕不提供危害的普遍表示。 心理測量研究的另一個弱點是人們只在書面陳述中面對風險,而將風險評估與實際風險情況下的行為脫節。 在面對實際風險時,影響一個人在心理測量實驗中考慮的風險評估的因素可能微不足道。 Howarth (1988) 認為這種有意識的口頭知識通常反映了社會刻板印象。 相比之下,交通或工作環境中的冒險反應是由隱性知識控制的,隱性知識是熟練或常規行為的基礎。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個人風險決策根本不是有意識的決定。 總的來說,人們甚至沒有意識到風險。 相比之下,心理測量實驗的基本概念是作為一種有意選擇的理論提出的。 通常通過問捲進行的風險評估是故意以“扶手椅”方式進行的。 然而,在許多方面,一個人對危險情況的反應更可能來自於自動習得的習慣,這些習慣低於一般意識水平。 人們通常不會評估風險,因此不能說他們評估風險的方法不准確,需要改進。 大多數與風險相關的活動必然在自動化行為的底層執行,根本沒有考慮風險的餘地。 在事故發生後識別的風險在有意識的分析後被接受的概念,可能源於規範 SEU 和描述性模型之間的混淆(Wagenaar 1992)。 人們很少關注人們會自動行動、跟隨直覺或接受所提供的第一選擇的條件。 然而,社會和健康與安全專業人員普遍認為冒險是導致事故和錯誤的主要因素。 在 18 至 70 歲的瑞典人的代表性樣本中,90% 的人認為冒險是事故的主要來源(Hovden 和 Larsson 1987)。

預防行為

個人可能會故意採取預防措施來排除危險、減弱危險的能量或通過預防措施(例如,戴安全眼鏡和頭盔)來保護自己。 公司指令甚至法律通常要求人們遵守保護措施。 例如,屋頂工在屋頂上工作之前搭建腳手架以防止跌倒的可能性。 這種選擇可能是有意識的危險風險評估過程和個人應對技能的結果,或者更簡單地說,它可能是習慣過程的結果,或者可能是法律強制執行的要求。 警告通常用於指示強制性預防措施。

Hoyos 和 Ruppert(1993 年)分析了工業中幾種形式的預防活動。 圖 3 顯示了其中一些,以及它們的需求頻率。 如前所述,預防行為部分是自我控制的,部分是根據公司的法律標準和要求強制執行的。 預防活動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規劃工作程序和提前採取的步驟; 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 安全工作技術的應用; 通過適當的材料和工具選擇安全工作程序; 設定適當的工作節奏; 設施、設備、機械和工具的檢查。

圖 3. 行業中個人預防行為的典型示例和預防措施的頻率

SAF080T3

個人保護設備

最常見的預防措施是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加上正確的處理和維護,這是迄今為止行業中最常見的要求。 各公司對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存在重大差異。 在一些最好的公司,主要是化工廠和煉油廠,PPE 的使用率接近 100%。 相比之下,在建築行業,安全官員甚至在嘗試定期引入特定 PPE 時也遇到了問題。 風險認知是否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因素值得懷疑。 一些公司已經成功地強制使用 PPE,然後通過建立“正確的安全文化”並隨後改變個人風險評估而成為習慣(例如,佩戴安全頭盔)。 Slovic (1987) 在他關於安全帶使用的簡短討論中表明,大約 20% 的道路使用者自願係安全帶,50% 只有在法律強制要求時才會使用,超過這個數字,只有控制懲罰將有助於改善自動使用。

因此,重要的是要了解控制風險認知的因素。 然而,了解如何改變行為以及隨後如何改變風險認知同樣重要。 似乎需要在組織層面採取更多的預防措施,包括規劃者、設計者、管理者和那些做出影響成千上萬人的決策的當局。 到目前為止,在這些層面上,人們對風險感知和評估取決於哪些因素知之甚少。 如果將公司視為開放系統,其中不同級別的組織相互影響並與社會進行穩定的交流,那麼系統方法可能會揭示構成和影響風險感知和評估的那些因素。

警告標籤

使用標籤和警告來應對潛在危險是一種有爭議的風險管理程序。 它們常常被視為製造商避免對不合理的風險產品承擔責任的一種方式。 顯然,只有當目標受眾閱讀並理解標籤所包含的信息時,標籤才會成功。 Frantz 和 Rhoades (1993) 發現,40% 填寫文件櫃的文職人員注意到櫃子頂部抽屜上的警告標籤,33% 閱讀了其中的一部分,沒有人閱讀整個標籤。 出乎意料的是,20% 的人沒有先將任何材料放在最上面的抽屜裡,因此完全遵守了。 顯然掃描通知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不夠的。 Lehto 和 Papastavrou (1993) 通過檢查與接收者、任務、產品和消息相關的因素,對與警告標誌和標籤有關的調查結果進行了全面分析。 此外,它們通過考慮不同級別的行為,為理解警告的有效性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熟練行為的討論表明,警告通知對人們執行熟悉任務的方式幾乎沒有影響,因為它根本不會被閱讀。 Lehto 和 Papastavrou (1993) 從研究結果中得出結論,打斷熟悉的任務表現可能會有效地增加工人對警告標誌或標籤的注意。 在 Frantz 和 Rhoades (1993) 的實驗中,注意到當最上面的抽屜被密封關閉時,文件櫃上的警告標籤增加到 93%,並且警告標籤可以在抽屜內找到。 然而,作者得出結論,中斷基於技能的行為的方法並不總是可用的,並且在初次使用後它們的有效性會大大降低。

在基於規則的性能級別,警告信息應集成到任務中(Lehto 1992),以便可以輕鬆地將其映射到直接相關的操作。 換句話說,人們應該嘗試按照警告標籤的指示執行任務。 Frantz (1992) 發現 85% 的受試者表示需要關於木材防腐劑或排水管清潔劑使用說明的要求。 不利的一面是,對理解力的研究表明,人們可能無法理解警告標誌和標籤中使用的符號和文字。 特別是,Koslowski 和 Zimolong(1992 年)發現化學工人只理解化學工業中使用的最重要警告標誌中大約 60% 的含義。

在基於知識的行為水平上,人們似乎很可能在積極尋找警告時注意到警告。 他們希望在產品附近找到警告。 Frantz (1992) 發現,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如果受試者閱讀指令,他們在 73% 的情況下會遵守指令,相比之下,當他們不閱讀指令時,這一比例僅為 9%。 閱讀後,必須理解並記住標籤。 一些關於理解和記憶的研究也表明,人們可能難以記住他們從說明或警告標籤上讀到的信息。 在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1989 年)在設計警告方面提供了一些幫助。 他們強調雙向溝通對於增進理解的重要性。 傳播者應促進接收者的信息反饋和問題。 報告的結論總結為兩份清單,一份供管理人員使用,另一份作為信息接收者的指南。

 

上一頁

更多內容 12710 最後修改於 22 年 2011 月 14 日星期一 01:XNU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