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此頁
週一,4月04 2011 20:19

風險接受

評價這個項目
(3票)

風險接受的概念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安全到什麼程度才足夠安全?” 或者,更準確地說,“風險評估的條件性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我們應該接受哪種風險標準來校准人類偏見”(Pidgeon 1991)。 這個問題在以下問題中很重要:(1) 核電站周圍是否應該有一個額外的安全殼? (2) 是否應該關閉含有石棉的學校? 或者(3)是否應該避免所有可能的麻煩,至少在短期內? 其中一些問題是針對政府或其他監管機構的; 其他人則針對必須在某些行動和可能的不確定危險之間做出決定的個人。

接受或拒絕風險的問題是為確定給定情況的最佳風險水平而做出的決策的結果。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決定將作為從經驗和培訓中獲得的感知和習慣的運用而幾乎自動產生的結果。 然而,每當出現新情況或看似熟悉的任務發生變化時,例如執行非常規或半常規任務時,決策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要更多地了解為什麼人們接受某些風險而拒絕其他風險,我們首先需要定義什麼是風險接受度。 接下來,必須解釋導致接受或拒絕的心理過程,包括影響因素。 最後,將討論改變過高或過低風險接受水平的方法。

了解風險

一般來說,凡是不拒絕風險的時候,人們要么是自願的、不假思索的,要么是習慣性地接受了它。 因此,例如,當人們參與交通時,他們會接受損壞、傷害、死亡和污染的危險,以換取因流動性增加而帶來的好處機會; 當他們決定接受手術或不接受手術時,他們認為任一決定的成本和/或收益更大; 當他們在金融市場上投資或決定改變商業產品時,所有接受某些金融風險和機會的決定都是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下做出的。 最後,根據統計事故歷史,決定從事任何工作也有不同的受傷或死亡概率。

通過僅參考未被拒絕的內容來定義風險接受,留下了兩個重要的懸而未決的問題; (1) 術語的確切含義 風險,以及(2)通常認為風險只是必須避免的潛在損失,而在現實中,僅僅容忍風險與完全接受風險甚至希望風險發生以享受刺激和興奮之間是有區別的。 這些方面可能都通過相同的行為(例如參與交通)來表達,但具有不同的潛在認知、情感和生理過程。 很明顯,與一個人甚至渴望某種刺激或“冒險”的感覺相比,僅能容忍的風險與不同程度的承諾有關。 圖 1 總結了風險接受的各個方面。

圖 1. 風險接受和風險拒絕的各個方面

SAF070T1

如果有人查找這個詞 風險 在多種語言的詞典中,它往往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機會、機會”,另一方面是“危險、損失”(例如, 微集 用中文(表達, 里西子 在德國, 風險 在荷蘭語和意大利語中, 有傷風化 法語等)另一方面。 這個單詞 風險 由於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它在 XNUMX 世紀被創造並流行起來,從完全被“善惡之靈”操縱,轉向每個自由個體影響自己未來的機會和危險的概念. (可能的起源 風險 躺在希臘詞中 根莖,意思是“根和/或懸崖”,或阿拉伯語單詞 里茲 意思是“上帝和命運為你的生活提供了什麼”。)同樣,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我們使用諸如“沒有冒險,沒有收穫”或“上帝幫助勇敢者”等諺語,從而促進冒險和接受風險。 總是與風險相關的概念是不確定性。 由於成功或失敗或後果的概率和數量幾乎總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此接受風險總是意味著接受不確定性(Schäfer 1978)。

安全研究已在很大程度上將風險的含義降低到其危險方面(Yates 1992b)。 直到最近,隨著冒險休閒活動(蹦極、摩托車、冒險旅行等)的增加以及對人們如何接受和承擔風險的動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風險的積極影響才重新出現(Trimpop 1994)。 有人認為,只有我們將風險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都考慮在內,我們才能理解和影響風險接受和冒險行為。

因此,風險接受是指一個人在不確定情況下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在權衡估計收益大於(或小於)成本後決定從事該行為(或不從事該行為)後產生的。給定的情況。 這個過程可能非常快,甚至不會進入有意識的自動或習慣行為的決策層面,例如在發動機噪音升高時換檔。 在另一個極端,它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並且涉及深思熟慮的思考和多人之間的辯論,例如在計劃太空飛行等危險操作時。

這個定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感知。 因為感知和隨後的評估是基於一個人的個人經歷、價值觀和個性,所以對風險的行為接受更多地基於主觀風險而不是客觀風險。 此外,只要未察覺或考慮風險,無論危險多麼嚴重,人們都無法對其做出反應。 因此,導致接受風險的認知過程是一個信息處理和評估程序,存在於每個人的內部,速度可能非常快。

Yates 和 Stone (1992) 討論了一個將風險識別描述為識別、存儲和檢索的認知過程的模型。 過程的每個階段都可能出現問題。 例如,風險識別的準確性是相當不可靠的,尤其是在復雜的情況下或對於輻射、毒物或其他不易察覺的刺激等危險。 此外,識別、存儲和檢索機制是常見心理現象的基礎,例如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以及熟悉習慣。 這意味著熟悉某種風險(例如高速駕駛)的人會習慣它,將其視為給定的“正常”情況,並以遠低於不熟悉該活動的人的價值來估計風險。 該過程的簡單形式化是一個包含以下組件的模型:

刺激 → 感知 → 評估 → 決策 → 行為 → 反饋迴路

例如,駕駛員前方緩慢移動的車輛可能是超車的刺激因素。 檢查道路的交通情況是感知。 給定汽車的加速能力,估計通過所需的時間就是評估。 節省時間的價值導致了是否通過汽車的決定和後續行為。 成功或失敗的程度會立即被注意到,並且這種反饋會影響有關超車行為的後續決定。 在這個過程的每一步,最終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風險都會受到影響。 成本和收益的評估基於個體、環境和對象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在科學研究中被確定為對風險接受具有重要性。

哪些因素會影響風險接受度?

菲施霍夫等人。 (1981) 將因素 (1) 個人感知、(2) 時間、(3) 空間和 (4) 行為背景確定為研究風險時應考慮的重要風險維度。 其他作者對影響風險接受的因素和背景使用了不同的類別和不同的標籤。 任務或風險對象的屬性類別、個體因素和背景因素已被用於構建大量影響因素,如圖 2 所示。

圖 2. 影響風險接受度的因素

SAF070T2

在風險接受的正常模型中,新技術風險(例如,基因研究)的後果通常通過定量匯總措施(例如,死亡、損害、傷害)來描述,並且通過估計或模擬得出後果的概率分佈(Starr 1969 ). 將結果與公眾已經“接受”的風險進行比較,從而提供新風險可接受性的衡量標準。 有時,數據以風險指數形式呈現,以比較不同類型的風險。 Fischhoff 等人總結了最常用的方法。 (1981) 作為專家的專業判斷、統計和歷史信息以及形式分析,例如故障樹分析。 作者認為,正確進行的正式分析具有最高的“客觀性”,因為它們將事實與信念區分開來並考慮了許多影響。 不過,安全專家表示,公眾和個人對風險的接受程度可能是基於有偏見的價值判斷和媒體宣傳的觀點,而不是邏輯分析。

有人認為,媒體和政治團體經常誤導公眾,這些團體製作的統計數據支持他們的論點。 不應依賴個人偏見,而應僅將基於專家知識的專業判斷作為接受風險的依據,而應將公眾排除在此類重要決策之外。 這招致了大量批評,因為它被視為民主價值觀(人們應該有機會決定可能對其健康和安全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問題)和社會價值觀(技術或風險決策是否比接受者更有益)的問題支付費用的人)。 Fischhoff、Furby 和 Gregory(1987 年)建議使用“相關”公眾表達的偏好(訪談、問卷調查)或揭示的偏好(觀察)來確定風險的可接受性。 Jungermann 和 Rohrmann 指出了確定誰是核電站或基因操作等技術的“相關公眾”的問題,因為多個國家或世界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或從中受益。

還討論了僅依靠專家判斷的問題。 基於正常模型的專家判斷比公眾的判斷更接近統計估計(Otway 和 von Winterfeldt 1982)。 然而,當被要求具體判斷與新技術相關的死亡或受傷的概率或頻率時,公眾的觀點與專家判斷和風險指數更為相似。 研究還表明,雖然人們在獲得數據時不會改變他們最初的快速估計,但當專家提出並討論現實的利益或危險時,他們確實會改變。 此外,Haight (1986) 指出,由於專家的判斷是主觀的,而且專家們通常對風險估計意見不一,如果在事故發生後進行判斷(例如,切爾諾貝利災難),公眾有時對風險的估計會更準確).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公眾在做出判斷時使用的是其他維度的風險,而不是死亡或受傷的統計數字。

在接受風險方面發揮作用的另一個方面是,承擔風險的感知效果是否被判斷為積極的,例如腎上腺素激增、“心流”體驗或作為英雄的社會讚譽。 Machlis 和 Rosa (1990) 討論了期望風險的概念與可容忍的或可怕的風險的對比,並得出結論,在許多情況下,增加的風險起到了激勵作用,而不是威懾作用。 他們發現,儘管媒體報導強調了危險,但人們可能並不厭惡風險。 例如,遊樂園經營者報告說,在發生死亡事故後重新開放的遊樂設施變得更受歡迎。 此外,在一艘挪威渡輪沉沒並且乘客在冰山上漂浮了 36 小時後,運營公司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船隻通行需求。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期望風險的概念改變了對風險的感知和接受,並需要不同的概念模型來解釋冒險行為。 這些假設得到了研究的支持,該研究表明,對於巡邏的警察來說,被襲擊或被殺的身體危險被諷刺地視為工作豐富,而對於從事行政職責的警察來說,同樣的風險被認為是可怕的。 Vlek 和 Stallen (1980) 建議在成本/收益分析中包含更多的個人和內在獎勵方面,以更完整地解釋風險評估和風險接受的過程。

影響風險接受度的個體因素

Jungermann 和 Slovic (1987) 報告的數據顯示,學生、技術人員和環保活動家在感知、評估和接受“客觀”相同風險方面存在個體差異。 已發現年齡、性別和教育水平會影響風險接受度,年輕、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承擔的風險最高(例如,戰爭、交通事故)。 Zuckerman (1979) 提供了一些風險接受的個體差異的例子,並指出它們很可能受到人格因素的影響,例如感覺尋求、外向、過度自信或經驗尋求。 風險的成本和收益也有助於個人評估和決策過程。 在判斷情況或行動的風險時,不同的人會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 這種多樣性可以在校準方面表現出來——例如,由於價值誘導的偏見讓首選決策看起來風險較小,因此過度自信的人會選擇不同的錨定值。 然而,人格方面僅佔決定接受或拒絕風險的 10% 到 20%。 必須確定其他因素來解釋剩餘的 80% 到 90%。

Slovic、Fischhoff 和 Lichtenstein(1980 年)從因素分析研究和訪談中得出結論,非專家通過包括可控性、自願性、可怕性以及風險是否已知的維度來定性地評估風險。 Fischhoff 等人詳細討論了自願性和感知可控性。 (1981)。 據估計,自願選擇的風險(摩托車、登山)的接受程度大約是非自願選擇的社會風險的 1,000 倍。 von Winterfeldt、John 和 Borcherding(1981 年)的一項研究提出了自願性和可控性的重要性,支持社會風險和個人風險之間的差異。 這些作者報告說,與核能和空中交通事故相比,摩托車、特技表演和賽車的感知風險更低。 Renn (1981) 報告了一項關於自願性和感知負面影響的研究。 一組受試者被允許在三種藥丸之間進行選擇,而另一組則服用這些藥丸。 儘管所有藥丸都是相同的,但自願組報告的“副作用”明顯少於給藥組。

當風險被個人認為對許多人有更可怕的後果,甚至發生概率幾乎為零的災難性後果時,儘管知道沒有發生任何或許多致命事故,但這些風險通常被判斷為不可接受。 這對於判斷者以前不知道的風險更是如此。 研究還表明,人們將他們對特定風險的個人知識和經驗作為接受明確定義的風險的關鍵判斷依據,而以前未知的風險則更多地根據恐懼程度和嚴重程度來判斷。 如果人們長時間暴露在高風險下,例如生活在電力大壩下方或地震帶的人,或者從事“習慣性”高風險的工作,例如地下採礦,人們更有可能低估高風險, 伐木或建築 (Zimolong 1985)。 此外,人們對人為風險的判斷似乎與自然風險截然不同,人們更容易接受自然風險,而不是自建的人為風險。 專家們使用的方法將新技術的​​風險置於已經接受的或自然風險的低端和高端“客觀風險”之內,公眾似乎認為這種方法不夠充分。 可以爭辯說,已經“接受的風險”只是被容忍,新的風險增加到現有的風險,新的危險還沒有經歷和應對。 因此,專家聲明本質上被視為承諾。 最後,很難確定什麼是真正被接受的,因為許多人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們周圍的許多風險。

即使人們意識到周圍的風險,也會出現行為適應問題。 這個過程在風險補償和風險穩態理論(Wilde 1986)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該理論指出人們會調整他們的風險接受決策和他們的冒險行為以達到他們感知風險的目標水平。 這意味著當人們感到受到威脅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加謹慎並接受更少的風險,相反,當他們感到安全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加大膽並接受更高水平的風險。 因此,安全專家很難設計出安全設備,例如安全帶、滑雪靴、頭盔、寬闊的道路、全封閉式機械等,而不讓用戶通過一些個人利益來抵消可能的安全利益,例如提高速度、舒適度、注意力下降或其他更“危險”的行為。

通過增加安全行為的價值來改變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可能會增加接受危險較小的替代方案的動機。 這種方法旨在改變個人價值觀、規範和信念,以激發替代風險接受和冒險行為。 在增加或減少接受風險的可能性的因素中,包括技術是否提供與當前需求相對應的利益、提高生活水平、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家聲望和獨立性、要求嚴格安全措施,增加大企業的權力,或導致政治和經濟體系的集中化(Otway 和 von Winterfeldt 1982)。 Kahneman 和 Tversky(1979 年和 1984 年)報告了情境框架對風險評估的類似影響。 他們報告說,如果他們將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結果表述為 68% 的生存概率,那麼 44% 的受試者會選擇它。 這可以與只有 18% 的人選擇相同的手術或放射療法進行比較,如果結果被表述為 32% 的死亡概率,這在數學上是等效的。 受試者通常選擇個人錨定值(Lopes 和 Ekberg 1980)來判斷風險的可接受性,尤其是在處理隨時間累積的風險時。

Johnson 和 Tversky (1983) 展示了“情緒框架”(帶有誘發情緒的情感環境)對風險評估和接受的影響。 在他們的框架中,積極和消極的情緒是通過對個人成功或年輕人死亡等事件的描述來誘發的。 他們發現,無論其他背景變量如何,具有誘發負面情緒的受試者判斷意外和暴力死亡率的風險明顯高於積極情緒組的受試者。 影響個人風險接受度的其他因素包括群體價值觀、個人信仰、社會規範、文化價值觀、經濟和政治形勢以及最近的經歷,例如目睹事故。 Dake (1992) 認為,除了其物理成分之外,風險是一個非常依賴於文化框架內各自的信仰和神話體系的概念。 Yates 和 Stone (1992) 列出了影響風險判斷和接受程度的個人偏見(圖 3)。

圖 3. 影響風險評估和風險接受的個人偏見

SAF070T3

影響風險接受度的文化因素

Pidgeon (1991) 將文化定義為在特定社會群體或人口中共享的信仰、規範、態度、角色和實踐的集合。 文化差異導致對風險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不同,例如在比較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工作安全標準和事故率時。 儘管存在差異,跨文化和文化內部最一致的發現之一是通常會出現相同的可怕和未知風險概念,以及自願和可控性概念,但它們得到不同的優先級(Kasperson 1986)。 這些優先事項是否完全取決於文化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例如,在估計有毒和放射性廢物處理的危害時,英國人更關注運輸風險; 匈牙利人更多地關注經營風險; 而美國人更多地關注環境風險。 這些差異歸因於文化差異,但也可能是英國的人口密度、匈牙利的運營可靠性和美國的環境問題等情境因素造成的結果。 在另一項研究中,Kleinhesselink 和 Rosa (1991) 發現日本人認為原子能是一種可怕但並非未知的風險,而對於美國人來說,原子能是主要未知的風險來源。

作者將這些差異歸因於不同的暴露,例如 1945 年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然而,據報導,舊金山地區的西班牙裔和美國白人居民之間也存在類似差異。 因此,當地文化、知識和個體差異可能在風險認知中發揮與一般文化偏見同樣重要的作用(Rohrmann 1992a)。

這些以及源自相同事實的結論和解釋中的類似差異導致 Johnson (1991) 對文化差異對風險感知和風險接受的因果歸因提出了謹慎的警告。 他擔心文化定義廣泛傳播的差異,這使它幾乎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標籤。 此外,一個國家內亞人群或個別商業組織的意見和行為差異進一步增加了對文化或其對風險感知和風險接受的影響的明確衡量的問題。 此外,所研究的樣本通常很小,不能代表整個文化,而且經常沒有正確區分因果關係(Rohrmann 1995)。 檢查的其他文化方面是世界觀,例如個人主義與平等主義與對等級制度的信仰,以及社會、政治、宗教或經濟因素。

例如,王爾德 (1994) 報告說,事故的數量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成反比。 在經濟衰退時期,交通事故數量下降,而在經濟增長時期,事故數量上升。 王爾德將這些發現歸因於許多因素,例如在經濟衰退時期,由於更多人失業,汽油和備件價格更高,因此人們會更加小心以避免發生事故。 另一方面,Fischhoff 等人。 (1981) 認為,在經濟衰退時期,人們更願意接受危險和不舒服的工作條件,以保住或找到一份工作。

Dake (1991) 討論了語言的作用及其在大眾媒體中的使用,他列舉了一些例子,在這些例子中,相同的“事實”被措辭以支持特定團體、組織或政府的政治目標。 例如,工人對疑似職業危害的投訴是“合理的擔憂”還是“自戀恐懼症”? 在人身傷害案件中,法庭可以獲得的危險信息是“可靠的證據”還是“科學的廢料”? 我們面臨的是生態“噩夢”還是僅僅是“事件”或“挑戰”? 因此,風險接受取決於要判斷的風險的感知情況和背景,以及判斷者自身的感知情況和背景(von Winterfeldt 和 Edwards 1984)。 正如前面的示例所示,風險感知和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本“事實”的呈現方式。 消息來源的可信度、媒體報導的數量和類型——簡而言之,風險溝通——是比正式分析或專家判斷的結果更常決定風險接受程度的因素。 因此,風險交流是專門用於改變風險接受度的背景因素。

改變風險接受程度

為了最好地實現對變更的高度接受,事實證明,將那些應該接受變更的人包括在計劃、決策和控製過程中以約束他們支持決策是非常成功的。 基於成功的項目報告,圖 4 列出了處理風險時應考慮的六個步驟。

圖 4. 選擇、決定和接受最佳風險的六個步驟

SAF070T4

確定“最佳風險”

在步驟 1 和 2 中,主要問題出現在確定目標的可取性和“客觀風險”方面。 而在步驟 3 中,似乎很難排除最差的選項。 對於個人和組織而言,大規模的社會、災難性或致命危險似乎是最可怕和最不能接受的選擇。 Perrow (1984) 認為,大多數社會風險,例如 DNA 研究、發電廠或核軍備競賽,都擁有許多緊密耦合的子系統,這意味著如果一個子系統發生錯誤,它可能會引發許多其他錯誤。 由於初始錯誤的性質,例如不起作用的警告標誌,這些連續的錯誤可能未被檢測到。 在復雜的技術系統中,交互故障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增加。 因此,Perrow (1984) 建議讓社會風險保持鬆散耦合(即獨立可控)並允許獨立評估和防範風險,並非常仔細地考慮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的技術的必要性.

傳達“最佳選擇”

步驟 3 至 6 處理準確的風險溝通,這是形成充分的風險認知、風險估計和最佳冒險行為的必要工具。 風險交流針對不同的受眾,如居民、員工、患者等。 風險交流使用不同的渠道,如報紙、廣播、電視、口頭交流,以及所有這些在不同情況或“領域”的渠道,如培訓課程、公開聽證會、文章、活動和個人交流。 儘管對大眾媒體傳播在健康和安全領域的有效性的研究很少,但大多數作者都認為,傳播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目標受眾在接受風險方面發生態度或行為變化的可能性。 根據 Rohrmann (1992a),風險溝通也有不同的用途,其中一些在圖 5 中列出。

圖 5. 風險交流的目的

SAF070T5

風險溝通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其有效性很少得到科學的精確證明。 Rohrmann (1992a) 列出了評估風險溝通的必要因素,並給出了一些關於有效溝通的建議。 Wilde (1993) 將來源、消息、渠道和接收者分開,並針對溝通的各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他引用的數據表明,例如,有效的安全和健康溝通的可能性取決於圖 6 中列出的問題。

圖 6. 影響風險交流有效性的因素

SAF070T6

建立風險優化文化

Pidgeon (1991) 將安全文化定義為一個建構的意義系統,特定的人或群體通過它來理解世界的危險。 該系統指定什麼是重要的和合法的,並解釋與生死、工作和危險的關係。 當安全文化的成員以看似自然、明顯和不容置疑的方式反復行事時,就會創建和重新創建安全文化,因此將構建特定版本的風險、危險和安全。 這種世界危險的版本也將包含解釋性圖式來描述事故的起因。 在公司或國家等組織內,管理安全的默示和明確的規則和規範是安全文化的核心。 主要組成部分是處理危險的規則、對安全的態度和對安全實踐的反思。

工業組織已經 生活 精心設計的安全文化強調共同願景、目標、標準和行為在承擔風險和接受風險方面的重要性。 由於在工作環境中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須在把握機會和控制危險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Vlek 和 Cvetkovitch (1989) 指出:

適當的風險管理是組織和保持對技術活動的足夠程度的(動態)控制,而不是持續地或僅一次地測量事故概率並發布信息,即這些是,而且將是,“低得可以忽略不計” . 因此,“可接受的風險”通常意味著“充分的控制”。

總結

當人們認為自己對可能的危險有足夠的控制力時,他們願意接受危險以獲得利益。 然而,充分的控制必須基於可靠的信息、評估、感知、評估以及最終支持或反對“風險目標”的最佳決策。

 

上一頁

更多內容 20376 最後修改於 22 年 2011 月 14 日星期一 32:XNUMX